据尼日利亚《商业日报》近日报道,尼日利亚在70年代曾是西非地区纺织制造业中心,80年代诞生了很多大型纺织企业,但之后逐渐衰败没落直至消亡,目前尼日利亚本地纺织企业仅存2-3家。 上世纪70年代,尼日利亚石油经济繁荣时期,棉花是尼日利亚重要的出口作物,那时全国有176家纺织业企业,卡杜纳、卡诺和卡其纳有着大批棉纺工业。 1980年,尼日利亚纺织业产值为89亿美元,占GDP比重约为25%。上世纪60到80年代,纺织工业在尼经济中曾发挥过主导作用,那时在卡诺、卡杜纳的工厂曾雇佣过百万工人,那时纺织工业对国家GDP的贡献非常大。但随着政府的工作重心移到石油上,忽视了对纺织业和农业的发展推动,导致该产业的发展出现了严重问题。 数据显示,2012年,尼日利亚纺织业产值下降到仅仅3亿美元。尼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16年一季度,纺织、服装和鞋类行业在尼日利亚GDP贡献率仅为2.1%。 尼日利亚纺织品制造商协会负责人表示,每年尼日利亚从印度、中国、美国和土耳其进口纺织品和原料约40亿美元,同时存在大量的走私进口。 缺乏优质种子,成为制约尼日利亚棉花业发展的关键因素。而中间商在销售棉花过程中掺杂水、沙子甚至石头,也败坏了尼日利亚棉花的声誉,欧洲一些国家甚至禁止尼日利亚棉花进口。 为缓解尼日利亚纺织业局面,尼政府批准设立新的棉花、纺织和服装制造业专项基金,向企业提供低息贷款支持,据悉,2010年尼政府就已设立了1000亿奈拉棉纺服装业发展基金,有部分企业受益。本次基金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,引入了新的扶持及管理机制,包括进一步调降贷款利率、延长贷款期限及新的配套政策支持等。配套政策措施之一是,尼军队、各类军事机构和政府机构采购的棉纺服装类产品必须为尼本地制造。 专家呼吁联邦政府成立国家棉花理事会,并在预算中加大对棉花的投入,对棉花种植提供技术指导,以扭转棉纺产业衰落的趋势。阿莎巴商会主席呼吁政府能够尽快振兴纺织工业,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。他指出,各级政府应当鼓励生产棉花,并提供有力环境,鼓励私营部门蓬勃发展。 而为应对尼日利亚纺织业危机,尼日利亚政府几年前设立了1000亿奈拉的棉纺服装发展基金,年利率为6%,但收效不大。因此资金并不是导致尼日利亚纺织业衰败的主要问题。而分析印度纺织业发展途径,很多经验值得尼学习。 印度同为人口大国,纺织业产值达到1080亿美元,占其GDP总值5%,是继中国之后全球第二大纺织品出口国,德国、意大利已退居第三、四位。印度也有廉价劳动力,政府采取各项措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,仅仅电力一项,此项便利化排名在全球为第26位,而尼为180位;印度纺织企业利用干旱土地、优质种苗高效种植棉花,棉花产量足以供应行业需要,并可大量出口;印度拥有从上游棉麻种植,到中间品纱线、纤维品生产,到机织设备直至下游纺织品设计生产全产业链,各环节均享有配套政策支持;政府主导下建立了20个纺织工业园,政府为工业园提供上限为600万美元约40%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;印度纺织业外资政策也很宽泛,可设立独资企业,2016年4至12月,印度纺织业吸收外资就达到241亿美元。 中非贸易研究中心分析,从曾经的多达几百家纺织业企业到目前的本土纺织企业仅存2-3家,尼日利亚纺织业企业的凋零见证了尼日利亚纺织业的衰落过程。目前,尼日利亚纺织业从棉花种植、服装生产到机械配套,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雏形,纺织服装需求缺口只能依赖大量进口满足,因此投资尼日利亚纺织产业有利可图。 来源:中非贸易研究中心 |